2020|電力線場|台電月曆.桌曆設計企劃
「走過耕耘的電力基礎,連結永續的帶電生活」
電力如那有形與無形的線,翻越山脊、沿著地底,從深山到濱海、城市到鄉間,歷經百年的耕耘脈絡,連結起我們便利的日常。
2020年台電月曆設計製作,以「電力線場」為題,邀您一同與策劃團隊、電力職人走過全台12處來電場域。希望透過影像與設計的詮釋,直擊電力職人的工作現場,引領觀者一同感受最熱誠的送電使命,伴著月曆,乘載著12個電力場域的來電故事,讓傳送的電力化為生活的電力,串起更多美好。
企劃統籌|拾蒔生活製作所
攝影執行|何紹齊 ShaoChi Ho
設計執行|黃中星 ZhongXing Huang
文案編寫|李伊甯 Nigo Lee
特別感謝|桃園大潭電廠、南投大觀電廠、台中電廠、台電再生能源處、台中供電區處、雲海保線所、花蓮區營業處、台中區營業處、高雄興達電廠、德基電廠、高屏供電區處、台電總管理處中央調度中心
循序著軌跡,
匯聚成豐沛的力量
行走在山間與溪畔,
眼前巨大的綠色壓力鋼管像是一道道引水滑梯,
透過水位的高低落差帶動水輪機發電,
也轉動起島嶼的發電脈絡。
踏上養護水路與巡管,路程充滿荊棘,
而身旁的自然便是巡水路上最舒心的來電風景。
乘載的滿滿光熱,
終將化作前進的動力
從屋頂到水塘,除役電廠到閒置空地,
島嶼水陸持續種植友善綠電;
除了大甲溪馬鞍壩搭設了首座水上光電站,
新完工超過三十萬片太陽光電板的彰濱綠能專區,
結合環境生態與自行車道,
一起用光熱照亮綠電生活。
專注在酷熱與漆黑中,
讓光亮傳遍角落
走進佈滿長達五百公里爐管的高聳鍋爐,
悶熱高溫的環境就像是來到一座燒燙燙的巨塔;
縮起身子鑽進小小的爐門,
倚賴頭燈在黑暗中巡檢,
更需在高溫下搶修破管,
憑著熱忱與經驗守護鍋爐,
讓供電不停歇。
強韌的默契,
足以克服迎面而來的難題
無論烈日或風雨,
駛著黃色工程車挺進搶修前線,
升空、爬桿、施工、復電,
每趟任務都是與天候和時間拼搏的考驗。
提前掌握防災應變,
跨區的支援整合更讓搶修復電以及大型修護工程,
有了更強韌的團隊戰力。
挑戰再辛苦,
當意念翻越山嶺送達,
一切都值得了
鳥瞰臺灣,兩條東西輸電線綿延而成的山塔地景,
翻越了海拔近三千公尺的島嶼山脊,
傳承了超越一甲子的輸電使命。
為了維持線路通暢,
高山保線員必須克服多變的氣候和嚴峻地形,
與風雪交手、闢路巡塔,
用雙腳走出維護電力的軌跡。
起風吧!
用更沉穩的步伐轉動理想
穿過長梯,攀爬鑽進窄小的機艙,
直至站上六、七十米的風口,
風機健檢維修的作業才正要開始。
膽大心細的風機保母,
無懼高空、帶著使命迎風,
保持風機最佳的運轉效能,
緊接著更投入離岸風場,
全力用綠能科技與大風扇為地球降溫。
儲備好能量,
為每一次的挑戰全力以赴
從安排船期開始,
黑嚕嚕的煤炭便展開它們的發電旅程;
透過密閉式的輸煤皮帶與轉塔,
巨大的室內煤倉讓儲煤有了更環保安全的所在。
卸煤、儲煤、配煤到燃煤,
因為彼此的經驗整合與協力合作,
給予發電端最堅實的供給。
穿越錯綜的深處,
會看見光隨之照亮
深入地下二、三十米的電纜長廊,
有如走進與世隔絕的洞道堡壘;
為避開路面的建設與河川地貌,洞道內綿延起伏,
必須時而屈膝前行,時而攀爬十米長梯,
持續精進維護的技能,
在平時看不見的路面下,
撐起穩定的輸電任務。